中央檔案館5日公佈了日本戰犯上阪勝的侵華罪行自供提要。
  據上阪勝1954年7月筆供,他1892年出生於日本大分縣。1934年3月—1941年11月,在臺灣任步兵聯隊的隊副、大隊長,軍階為少佐、中佐。1945年6月任陸軍第59師步兵第53旅少將旅長。同年8月20日在朝鮮咸興附近被蘇軍逮捕。
  重要罪行有:
  “1942年2月間,我任步兵第163聯隊聯隊長,在河北省保定縣盤踞的時候”,把“逮捕、監禁的中國人約有20名”,“用斬殺、刺殺等方法進行殺害”。“3月左右”,“因京漢鐵路望都站和清風店站中間地區約10公尺的鐵軌被拆去”,“捉了10餘名嫌疑者,經拷問而殺害3、4名”。“5月左右”,“望都附近的鐵路沿線(望都西方約1公里)的一所炮樓發生被八路軍急襲遭覆滅”,“拷問了居民30名,殺了通謀者6名,並將接近炮樓之3棟民房放火燒之”。“6月左右”,因在望都又發生炮樓被八路軍襲擊遭覆滅的事情,“拷問了很多的居民,殺害了5名通謀嫌疑者,並燒了數棟民房”。
  1942年5月27日,在冀中作戰中,於河北定縣東南22公里處,“我指使第1大隊殺害了八路軍戰士、居民約達800人以上”,“使用了赤筒和綠筒的毒氣,受到機槍掃射的不只是八路軍戰士,而迷失逃跑路途的居民也被射殺了。又在村裡進行了掃蕩,向逃入很多居民的地道里擲入赤筒和綠筒的毒氣,以至窒息,或者是對感到痛苦而逃出的居民,即施以射殺、刺殺、斬殺等殘酷行為”。冀中“侵略作戰的結果,給與中國人民的損失是:殺人約1100名,破壞房屋10棟,燒毀3棟,把450棟的房屋掠奪使用了10天的時間,並酷使中國人民240名修築8個炮樓(約10日間)”。
  1943年春,在河北行唐西北方山區,第2大隊共“殺害八路軍和居民約250人,燒毀房屋約50棟”。“各部隊(前記行動間在各道路行進時之先發部隊)將居民組成探知組,指使他們在前頭走踏地雷而虐殺。”
  1944年5月,在河南嵩縣,因一士兵失蹤“逮捕了居民十數名,並殺害了5、6名及燒了十二、三棟房子”。
  1945年6月,在河南“由淅川向西峽轉進”期間,“帶著俘虜同行(我想大概有50名左右),後至豆腐店南方地區,益感前進困難,我命各部隊‘務必將累贅之俘虜殺掉’”,“全部俘虜皆被殺害”。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檔案揭密
  日本移民“夢幻破滅了”
  新華社長春7月5日電 吉林省檔案館近日向外界公佈了一批侵華日軍檔案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實行欺騙性移民政策,把向中國東北移民作為侵略中國的重要措施。
  檔案顯示,日本移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欺騙利誘之下,承受著移民侵略帶來的極大痛苦,成為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1939年的《通信檢閱月報(五月)》中記載了來到中國東北的日本人軍次發給廣島市的井本裡子的一封信(見圖一,新華社發),其中寫道:“移民團到達目的地幾天后知道了一切,感覺夢幻破滅了。”
  檔案中記載,日本青年在加入移民隊伍後,生活困苦,如果偷跑還會被射殺。1939年《通信檢閱月報(五月)》中記載了牡丹江市的村田八郎發給京都府的大江康夫的信件摘抄:“由於工作非常辛苦,偷偷逃跑的人會被用槍射殺,實在覺得非常不合情理。這件事往大了說就是國家的問題。”
  另一份1940年《通信檢閱月報(五月)》的檔案中記載了北安省的出川久二發給吉林市的小池敏郎的信件摘抄。出川久二記錄了自己從“滿洲開拓青少年義勇軍”脫身後自由愉悅的心情:“將那種像野狗一樣活著的生活徹底拋棄掉。”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勝今表示,日本在1937年實施“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劃”,掀起了向中國東北移民侵略的高潮,企圖對中國東北永久占領,進而實現吞併中國及遠東地區的戰略圖謀。
  吉林省檔案館館長尹懷介紹,郵政檢閱檔案形成於日本侵華時期,各地憲兵隊針對日本軍人等的往來信件、電報、電話、出版物進行秘密檢查,對其中反映日軍暴行、戰爭實態、危害日軍統治等內容作出削除、扣押等處理,並摘要輯錄形成月報或周報。
  “所摘錄信件的內容完全出自日本侵華的親歷者、見證者之手,內容豐富,案例真實,具有原始性、真實性、客觀性。”尹懷說。
  部分日軍厭戰想“自殺”
  新華社長春7月5日電 吉林省檔案館公佈的侵華日軍檔案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部分日本軍人厭戰情緒強烈,迫切“想回家”,甚至“想自殺”。
  1943年《通信檢閱月報(二月)》中記載了日本軍人立岩幸子十分厭倦軍隊生活,如果有機會想結束29歲的生命(見圖二,新華社發)。他在信中寫道:“我已經十分厭倦這種乏味的軍隊生活了,常常會陷入深深地沉思之中。”
  又如在《通信檢閱月報(七月)》(1939年)的檔案中,提到“不想上前線了”“帶著防毒面具非常痛苦,不如死了痛快。軍隊簡直就是地獄”“一想到要在軍隊度過一生就感覺非常遺憾”等內容,記錄了日軍士兵強烈的厭戰心理。
  在另一份1940年的《通信檢閱月報(六月)》中,身在天津市的吉田在信件中提及軍隊生活很枯燥,十分討厭軍隊生活。“每天都要從事枯燥的軍務,加入軍隊是很無趣的,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穿著高筒靴,而且還會被扇耳朵,我現在正在值班,實在是很無聊,軍隊里沒有自由,所以現在是無望了,我十分討厭軍隊生活。”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蔣立峰表示,日軍“家書”中透露出的強烈厭戰情緒,有力證明瞭日本發動侵略戰爭不得人心,日本軍人也深受其害。
  吉林省檔案館館長尹懷介紹,郵政檢閱檔案是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關東憲兵隊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公佈的450件郵政檢閱檔案,全部為日文書寫,涉及信件4.5萬封,其中日本人的通信占50%以上。這些日本人的書信檔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
  九旬老兵回憶抗戰
  目睹日軍瘋狂殺戮肉搏拼殺也要抗日
  據新華社南昌7月5日專電 1937年日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時,李步宏只有13歲;77年過去了,這位90歲的耄耋老者已滿頭白髮,但他仍然清晰記得,親眼看到日軍對中國平民慘無人道的瘋狂殺戮。
  “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把小孩掏出來往刺刀上一戳,還是活的,就馱到肩上,那個慘啊!”
  李步宏說,抗戰爆發後,人人都想參軍抗日。1942年,他18歲,懷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參加了新四軍,曾先後擔任過通訊員、警衛和司務長。
  “當兵一個多月,班長在前線被打死了,(上級)要我當班長,我說當不好呢,(上級說)當不好你學習。”說到第一次上戰場,老人坦言,確實也緊張,畢竟沒有見識過,卻不畏懼,“打仗的時候沒多想,號一吹就直接往前沖,排長、班長都帶頭沖,哪一個能不沖呢?”
  有勇更需有謀。李步宏說,當時我軍裝備很差,武器彈葯都很有限,不能跟敵軍硬拼。“毛主席不是說嘛,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我們硬拼不過,日軍一個連六七挺機槍,還有迫擊炮,轟轟的。”
  “日軍有機槍、迫擊炮,我們用漢陽造步槍,有時候卡栓還要用腳蹬,大家戲稱‘腳踏槍’,硬拼不過就打游擊,逮到機會就肉搏拼刺刀,我力氣大不吃虧。”說起當年的抗戰情景,李步宏記憶猶新。
  “有一次戰友告訴我,你褲襠的棉花打出來啦,我一看,再往上打一點就‘完蛋’了。再有一次在臨水縣,把帽子打掉了,子彈在頭上擦了一條溝。”浴血沙場幾年下來,很多戰友都英勇犧牲了,李步宏開玩笑說自己命硬,有幾次差點送命,但最後與死神打個照面又活了下來。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佈投降,聽到這個消息,李步宏和戰友們高興得又蹦又跳。“大家你抱我,我抱你,高興啊,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
  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了無法估算的災難,可如今在日本卻依然有人想為當年的歷史翻案,否認侵華戰爭。李步宏說,這是在“說蠻話”,不敢承擔歷史責任。
  1947年李步宏因為患了胸膜炎,從部隊退伍回鄉務農。10年後,他響應國家號召移民到了江西德安,生養了4兒4女。閑來無事,老人也經常跟孩子們講抗戰的故事,教育他們不能忘記歷史。“只要講到他抗日打鬼子的事,飯都可以不吃,酒也可以不喝,滔滔不絕。”李步宏的大兒子李桃元說。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3個月瀏覽量近800萬人次
  據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記者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獲悉,該館自3月27日設立網上紀念館以來,截至7月初,已有近800萬人次點擊瀏覽,其中境外網友點擊量超過20萬人次,各類留言10萬多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首都互聯網協會聯合北京屬地主要網站和北京網絡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網站自上線以來,海內外網友反響積極,不少網友紛紛將身邊的抗戰史料、圖片上傳到紀念館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網友上傳的歷史照片、文物圖片等已超過5000張,抗戰人物故事、歷史事件資料約3500份。
  據悉,“七七”紀念日當天,該專題將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在各網站首頁突出位置進行雙專題同時推送,營造全民共參與的網絡紀念氛圍。“七七”紀念日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專題將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固定板塊的形式在網上紀念館長期保留。  (原標題:侵華戰犯上阪勝逼迫中國平民當“探雷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60pbgq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